衰老是92種老年相關疾病的最大單一危險因素。通過模式動物實驗,我們發現了新的靶點和路徑,能夠通過逆轉衰老來早期干預並治療五個關鍵臨床適應症。這些適應症包括全球關注的新冠肺炎引起的肺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和間質性肺炎(這些疾病預後差、死亡率高且缺乏有效治療方案),以及皮膚病、毛髮再生和肥胖等廣泛關注的抗衰老適應症。當前,我們已經獲得了分子結構和實驗路徑的專利,且結構優化工作正在進行中,專案正處於轉化的初始階段。
COVID-19新冠肺炎不僅在急性期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其後遺症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研究表明,部分康復者在出院後仍面臨多種長期症狀,如疲勞、呼吸困難、認知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針對這些後遺症,重症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典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難並不斷進展。研究病理機制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策略。目前的干預措施包括全身性抗炎治療(如皮質類固醇)、抗纖維化藥物(如吡非尼酮、尼達尼布)以及免疫抑制劑的聯合治療。
炎症性皮膚病是由免疫失調導致皮膚組織破壞的一類疾病,常見類型包括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其致病機制包括先天性與適應性免疫異常啟動及炎症介質失衡。傳統治療涵蓋外用藥物、系統治療、光療等。近年來,新型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通過靶向特異性致病因數,顯著改善患者症狀,展現治療潛力。
截至2020年,約有2.5億中國人面臨脫髮問題。脫髮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影響著大量人群的自信和心理健康。毛髮再生的調控,涉及毛囊幹細胞的週期性調控、多種信號通路的協同作用以及微環境的調節。現有的干預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毛髮移植和鐳射療法等,而幹細胞療法與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為未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肥胖是一種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肥胖的發生涉及包括胰島素信號通路和炎症信號通路在內的多種信號通路調控異常。通過干預這些信號通路,可以有效調節脂肪代謝和能量消耗,達到減重和改善代謝健康的目的。目前的研究表明,GLP-1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在肥胖治療中展現出良好的效果。
衰老細胞清除藥物(Senolytics)是一類選擇性誘導衰老細胞凋亡的化合物。目前公認的衰老14大特徵包括:基因組不穩定性、端粒縮短、表觀遺傳改變、蛋白質穩態失衡、營養感知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衰老、幹細胞耗竭、細胞間通訊改變、免疫系統衰退、慢性炎症和生態失調、細胞外基質變化、心理-社會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