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PhD
Professor
Programme in Cardiovascular & Metabolic Disorders
Duke-NUS Medical School
Karl 的研究涉及細胞外基質的特殊結構——基底膜 (BM) 的分子組成、生物學特性和疾病發生機制。他的團隊研究並揭示了許多相關疾病的遺傳學病因機制,例如 Alport綜合征、先天性腎病綜合征、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症等。他在基質金屬蛋白酶研究領域,發現了 MMP-2 並確定了其晶體結構。 Karl的團隊合成了許多作為重組人蛋白質的層粘連蛋白,最近其團隊又發現:不同層粘連蛋白影響幹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在此基礎上,Karl的團隊開發出了人類重組層粘連蛋白,從幹細胞成功分化出心肌細胞、視網膜 RPE 和光感受器、角質形成細胞、胰島細胞等。目前,該小組正致力於開發這些細胞在再生醫學上的應用。
Quote:
”生命的本質在於不斷變化,我們必須學會接受並適應這種變化,才能延緩衰老的進程。”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NUS, Singapore.
Brian Kennedy 教授長期致力於衰老的基础生物研究,注重将基礎研究的發現轉化為延緩衰老、預防和治療衰老相關疾病的新方法,并关注相應的轉化醫學領域;他在衰老基礎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獲得國際广泛認可。甘迺迪教授擔任《衰老細胞學雜誌》(Aging Cell)總編。
关于《衰老細胞學雜誌》(Aging Cell)
《衰老細胞學雜誌》(Aging Cell) 是一份同行評審、開 放獲取的雙月刊的學術期刊,旨在發表最高品質的創新型學術研究,以解決衰老生物學中的基本問題。代表世界解剖學會出版的Aging Cell, 涵蓋了老年科學的所有領域,突出揭示衰老過程機理方面的研究,以及衰老與年齡相關疾病之間的聯繫。2019/2020年度影響因數為7.238,在Geriatrics & Gerontology(老年醫學)領域的51個期刊中排名第3,在Cell Biology(細胞生物學)領域的195個期刊中排名第34。
Quote:
“長壽不僅僅是為生命增加歲月,而是為那些歲月增加生命,使個人能夠過上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抗衰老研究的最終目標不是欺騙死亡,而是增強人類的體驗,賦予個人權力,讓他們過上最好的生活。”
“Aging is not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ut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that we must learn to navigate with wisdom and grace.”
Source: Nam, H. G. (2020). The role of epigenetics in the biology of aging.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52(11), 1750-1759.
“衰老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人類經驗的一個基本方面,我們必須學會用智慧和優雅來駕馭它。”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Plant 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IBS), Korea
▪Fellow of Daegu Gyeongbuk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GIST), Korea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ew Biology, DGIST, Korea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在不同的物種(包括動植物)中進行比較衰老,以揭示物種之間的衰老機制、動植物之間的跨物種互動以及納米和微觀水準的基礎生物化學。他自2013年以來一直擔任Molecular Plant的編輯委員會成員。由於建立了植物衰老受基因程式控制的理論,被譽為韓國國家學者。
關於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由細胞出版社 (cell press) 出版。該雜誌致力於通過發表在植物生物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穎而令人興奮的發現來為植物科學界服務。 該雜誌廣泛關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發育、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基因組學、生物資訊學和分子進化。 Molecular Plant 發表關於植物生物學最重要發展的原創研究文章、評論、通信和聚焦。其他類別的論文,例如觀點和會議報告也會考慮發表。 該雜誌2019-2020年影響因數為12.084。 Molecular Plant 的 h-index 為 115。這意味著該期刊的 115 篇文章的引用次數超過 115。
Quote:
“長壽的秘訣不僅在於我們的基因,還在於我們培養深刻的目標感、韌性和與周圍世界的聯繫的能力。”
“衰老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人類經驗的一個基本方面,我們必須學會用智慧和優雅來駕馭它。”
他是世界知名的臨床研究專家,與醫藥行業有緊密合作。經過20年的運作,由行業贊助的臨床研究專案數量已達到1200個,價值約5億港元。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CTC在他的領導下,目前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的臨床試驗中心之一。
Johan Karlberg教授創立了首個基於私家醫生的臨床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開展臨床二期、三期試驗。同時,Johan Karlberg教授也成立了香港人類研究獨立審查委員會並擔任主席,該委員會已被香港衛生署、香港科學園等機構認可推薦。karlberg教授先擔任香港華建醫療中心高級研究顧問。同時現時亦是美國輝瑞 (Pfizer) 生物倫理學委員會委員以及美國輝瑞 (Pfizer) 資料審查專家小組成員。他擔任這一職位已經逾10年。作為國際知名的臨床研究專家,為香港、中國大陸的臨床試驗持續不斷做出貢獻。
Quote:
“衰老不是一場要打贏的戰鬥,而是一場要擁抱的旅程——一個加深我們對人類經驗的理解的機會。”
Blowers Geoffrey Hathaway教授、博士為國際心理學界著名學者,心理學及心理分析史學領域世界知名專家。 他在世界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及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學術領域率先納入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元素,為此Blowers 博士潛心研究並在香港大學執教30餘年,發表學術專著、專業論文約200餘篇(大多為獨立作者)。其中多篇論文觀點在精神分析學界及世界心理學界填補了空白。
Quote:
“轉化醫學不僅僅是開發新療法,而是培養一種協作、同理心和對人類體驗的深深尊重的文化。”
從事心血管臨床工作和研究35年,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老年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血管老化、免疫衰老等多個老年病重要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在張存泰教授的帶領下,建設了中南地區首個老年ICU病房,中部地區“老年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地位日益凸顯。在國內率先開展血管老化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創辦國內首個“血管老化沙龍”。
Quote:
”轉化醫學不僅是關於開發新療法,更是關於重塑我們對時間和生命的認知。”
All Contents ©2025 AAA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