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3 日,由广东省医学会指导、深圳市医学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承办、深圳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协办的“深圳核医学发展专家论坛”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顺利召开。
领导致辞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赵永胜副院长主持并致欢迎辞,深圳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黄铁军主任以及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前任会长安锐教授联袂致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赵永胜副院长致欢迎辞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黄铁军主任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安锐教授致辞
专家报告
嘉宾讨论
在嘉宾讨论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名专家、教授们展开精彩纷呈的交流讨论,学术氛围十分浓烈。
总结环节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黄钢会长作论坛总结
会议最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前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黄钢会长作出总结。 他指出,深圳凭借地理和制度优势(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在核医学领域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他建议抓住机遇,率先推进临床转化先试先行,激发新药研发活力。 同时,他强调应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以推动核医学技术创新和应用,为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
深圳核医学发展专家论坛全体成员合影
深圳核医学科快速发展。 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背景下,核医学科展现出诊疗一体化的独特优势。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深圳核医学科从 22 家增加至 30 家,PET/CT 从 11 台增加至 20 台,SPECT/CT 从 10 台增加至 18 台,反映其学科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三名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深圳引入了高层次医学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安锐教授核医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团队,进一步促进了深圳核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
本次论坛为深圳核医学发展指明方向。 展望未来,深圳有望在核医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推动地区乃至全国核医学技术应用和发展。
核医学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学科。 核医学诊断,依靠将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如 PET 或 SPECT)对机体进行扫描,获取患者器官或组织的代谢、功能及病变状况。 例如,PET-CT 可以对肿瘤进行早期检查。 核医学还包括治疗应用,如放射性核素治疗。 例如,利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
与其他学科相比,核医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诊疗一体化”。 在传统医学中,诊断和治疗通常是分开的两个步骤,诊断用于识别疾病,治疗则基于诊断结果进行。 而核医学可以将两者紧密结合。 例如,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SSTR 靶点构建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偶联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通过 68 Ga 核素识别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 将核素更换为 177 Lu 就可以达到杀伤效果,从而实现诊疗一体化。68Ga核素識別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灶。將核素更換為177Lu就可以達到殺傷效果,從而實現診療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