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 11 家科研机构代表与领导合影留恋
8月5日,作为国务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一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河套首班深港跨境巴士正式发往香港。 这一举措不仅是省市政府、深圳海关和深圳边检总站协同落实《河套规划》的重要成果,更是回应二十届三中全会“推进通关监管创新”的全新起点。
河套深港跨境巴士
河套深港跨境巴士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的跨境往来,激发了深港创新要素的流通活力,增强了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显示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独特优势。
亚洲抗衰老及转化医学研究院(AAAR)是总部位于香港,由国际知名生物医学科学家及专业人士发起,以抗衰老和老年医学为核心主题的学术机构和转化医学研发平台。 我们的宗旨是全力消除衰老所致疾病与贫困,推动抗衰老产学研专业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河套深港跨境巴士首班乘客,香港科学园高管团队带领亚洲抗衰老及转化医学研究院团队成为跨境巴士首批乘客
充分调研,了解需求
河套发展署、福田区及深圳海关积极走访河套深圳园区内的重点科研企业机构,认真听取科研人员的意见与建议。 截至 7 月底,河套发展署已汇总收集在河套深圳园区从事科研、具有高频跨境通行需求的人员 2000 多人,预计人数还将持续增加。
下放审批,提升效率
2024 年 6 月,经省政府批复,省公安厅将“一号通道”小汽车入出境审批事权下放深圳。 今天,亚洲抗衰老及转化医学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等省事权下放后首批 11 家科研机构的 11 辆小汽车,拿到了市公安交警局发放的通行批文卡。
首批获得通行批文卡的小汽车。
提升体验,便捷通行
针对园区科研人员需求,优化河套深港跨境巴士专线通关环节,河套发展署、福田区会同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总站等单位,结合通关时段、乘客数量、车辆类型等特点,完善现场指引标识,优化通关流线设置,确保科研人员便捷直达。 有了河套深港跨境巴士直通服务,预计科研人员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到香港科学园“点对点”通勤时长压缩至 35 分钟左右,整体通勤效率提升 30%。
河套深港跨境巴士首班乘客
亚洲抗衰老及转化医学研究院(深圳)项目负责人兼执行院长王雪莱分享:“每周我们都会从香港、深圳来回多次,有了'一号通道',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跨境通行。 一杯咖啡的时间,我们就已经完成了通关和交通,这对我们今后兼顾科研工作与家庭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有意义的。 ”
下一步,河套发展署将结合科研人员的需要,推出更多班次的跨境巴士专线服务。
未来,河套深圳园区将持续优化完善深港跨境便利通行服务,进一步提升通关体验,充分发挥深港协同的桥梁作用,助力科研人员跨境便捷流动。 我们坚信,这一创新举措将为深港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深港合作的新篇章,携手迎接河套更美好的未来!